晚上,糖果到阳台上除花盆里的草,这次除得比较彻底,把好不容易才长出来的几株兰花苗拔掉了。
这几株新长出来的兰花,还是尘子上次回广西老家带过来的。分株移植时剩下的一团根,想着总是有芽,便埋在花盆里,上面种了一棵小小的多肉植物。心想,兰花如果长不出来,也可以让根烂在花盆里,给多肉当肥料。哪知经常浇水,前段时间居然惊喜的冒出了几株兰花苗。后来在阳台上的时候,总会多看两眼,现如今总算有一手指长了,但女儿好不容易勤劳的打理一下盆栽,才知道,兰花被她变成了兰草,她还准备洗了做菜呢?我虽然生气,但花已变草,气也没有用了,因为兰花在我们眼里是花,在她眼里只是草,仅此而已。
女儿经常跟我说一些问题,脑筋急转弯,什么二次元,什么新新语言,说实话,我是真不懂,用她的话说,现在三年一个代沟,我比她大了二十八岁,她总说我比她大了九个代沟还要多的。所以,有时她想什么,我还真不知道。
现在很多父母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总会特别焦虑。看到这个邻居参加比赛拿了个奖,看到那个孩子学习又是如何优秀,再看自己的孩子,怎么就有那么大差距呢?于是,焦虑的父母就倾其所有,送这个培训班、那个补习班,孩子懂事,也或是在父母的逼迫下,去了,但并不开心,毕竟,哪个孩子不想玩呢?
其实他们一点儿也不差,应该说很优秀了。想想我们像他们这个年龄,会什么!除了书本上的那点知识,连课外书都看得少,更别说要学英语,还有很多科普的知识了。同样是这么大的孩子,他们的知识深度,广度已与同年代的我们不可同日而语,但为何我们总认为还不够好呢?那好有个什么标准,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,是上北大清华,还是出国留学,或是行业领袖,什么时候是个头?
很久以前看到一个故事,大意是一个小女孩考试没考好,回家后父亲狠狠地批评了她。小女孩离家出走时给父亲留了封信说,我跟一个男人私奔了,这男人挺好的,他只有五十岁,六个妻子,据说是个赌徒和酒鬼,前段时间查出来好像有艾滋病,但我爱他,他也很爱我,我们准备到森林里隐居起来。小女孩的父亲看完快急得发疯了,毕竟,女儿各方面都不错,身心健康,也就成绩考差了点,比起信中的这种状态来,那不知好多少倍。父亲翻过信的背面,女儿写着,我是骗你的,情况并没有那么糟,我只是就因为成绩没考好,看你生气的样子,去外婆家去了。
父亲看完后泪流满面,也的确,孩子除了成绩差点外,有正确的三观、身心健康、懂得感恩,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孩子。除了成绩差点,难道,我们就只以一个分数来定孩子好坏,而忽视其他所有优点,是否太不公平。何况,孩子步入社会,也并非只靠分数吧!
当然,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阶段,必要的高等教育是走向社会、适应社会的前提,但如果一定要给孩子定一个远大目标,真的还是应该因材施教才行。
我们希望孩子全才,但也不能刻意追求。孩子就是一株小苗,正常的施肥、松土和除虫,他们就能按自己的节奏生长,如果我们改变他们的生长周期,过度的施肥和浇水,甚至拔苗助长,势必最后会摧毁一株本来茁壮成长的幼苗。
现如今,父母太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,都把985和211(现在应该叫双一流)当作孩子奋斗的目标,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这个能力,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可以,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行。殊不知,这个社会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行业,有的用脑多,有的用手多,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将来会到不同的行业去发展,这是历史的必然。父母看到了学习的环境、看到了成长的压力、也看到了学习的辛苦,但他们唯独没有看见孩子的需求。
每个孩子都是天使,虽然和我们多重代沟,但对他们来说,适合他们的,就是最好的。
我们可以提供平台,提供资源,也给予足够的帮助,但真正的成长,还得靠孩子自己完成,不然,我们培养的是一个重压下的机器,而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。当然,孩子愿意自己去参加的活动,补习也好,只要是源于内在的需求,父母还是应该支持的,也必须支持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《文人不相轻》。